绿竹掩古寺,清流载欢歌。6月22至23日,Wei group师生共赴湖州安吉与江南乌镇,以两天一夜的山水之旅洗涤科研尘嚣,在古刹静心、激流勇进与江南水乡中,书写了属于我们的盛夏记忆。6月23日上午9:00包车出发:第一站:安吉 灵峰寺、灵峰山第二站:安吉 山与山云上草原度假区第三站:安吉七星谷漂流第四站:乌镇 本次课题组安吉-乌镇团建活动圆满落幕。在安吉,我们通过登山与漂流,锤炼了...
聚合物半导体作为柔性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生物芯片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战略性发展材料之一,其高集成度制造是走向实用化的重要技术前提。然而,当前微电子产业通用的芯片制造工艺,即光刻工艺,并不适用于聚合物半导体。传统光刻流程需要使用的高温、溶液处理、光刻胶、保护层等复杂条件,会严重破坏聚合物半导体的脆弱结构,从而损害器件的电学性能并限制其制造精度。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致力于研发针对有机电子器件的新型光...
为深化课题组学术氛围,提升成员科研素养,Wei group于2025年6月13日成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中,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冯雪岩青年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本次沙龙由赵俊虹、马馨叶主持。围绕“科研经验分享” 这一主题,冯老师倾情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与宝贵意见,内容翔实生动:科研历程回溯: 冯老师结合自己从本科到博士、博后以及就职复旦的经历,阐述了他从方向选择到克难攻坚的全过程,特别分享了...
2025年复旦大学“卓越杯”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设学术科研主赛道、创新创业主赛道、“人工智能+”专项赛道、国际项目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赛道以及产业命题赛道等六大赛道,共451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183个项目进入复赛,128个入围决赛,最终确定一等奖作品30项。经过激烈角逐,本课题组项目《“芯越诊断”:全球独创高性能电学病原体快检系统》荣获一等奖。项目负责人赵俊虹(左3)参加颁奖典礼
2025年4月,复旦大学第十六届“学术之星”称号评审会圆满举办,经学生申请、院系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本课题组2020级直博生张申最终从6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该称号。祝贺张申同学! 张申,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2020级直博生,从事柔性电子材料和功能集成芯片研究。博士期间,参与发表SCI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Nat. Nanotechnol.,J. Am. Chem...
2025年4月26日至27日,课题组组织的第十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的“传感材料分会”顺利举办。本次分会由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国家纳米中心联合组织,魏大程、袁荃、孙佳姝担任分会主席。与会专家分享了30个报告,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院所。课题组孔德荣、张申参加会议组织,前组员陈小松、彭兰、吴云根参加了本次会议。
2025年4月唐亚楠博士代表课题组参加了AI宁波首届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大赛,获得三等奖。
2025年04月18日,第一届复旦科创大赛决赛暨冠军争夺赛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复旦大学、虹口区人民政府、锦江国际集团共同指导,以“聚焦国家战略、推动校地融合、赋能青年创新”为核心使命。大赛吸引了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456个项目踊跃报名。最终20支团队突围进入总决赛。魏大程老师团队项目《功能型光刻胶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得了复旦科创大赛总决赛的三等奖。该项目自主研发的半导体性光刻胶及全光...
生物体内,器官和神经中枢的通信是靠中间神经元并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的。要实现人机融合或是感觉系统的修复,需要构建一个与生物神经元性能相仿的人工中间神经元来连接信号通路。这种人工神经元对神经递质浓度的响应范围应该和生物神经元相仿,并可以根据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浓度来调节输出尖峰信号的频率。然而,现有的人工神经元在神经递质的刺激下,尖峰信号频率的变化范围和幅度与生物神经元并不匹配...